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近代史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近代史研究所主办。初为季刊,1984年改为双月刊。本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贯彻“双百”方针,提倡学术创新。刊发1840—1949年间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等领域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历史的优秀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专题研究、学术评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近代史研究、问题讨论、读史札记、学术综述等。在中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和良好声誉,曾多次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期刊评比一等奖和优秀奖,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权威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史学类刊物中名列前茅。

编辑部共有6人。主编:葛夫平  编辑部主任:胡永恒  编辑:杨宏、潘晓霞、薛刚、贾亚娟。


点击排行

“清室优待条件”的法律性质与违约责任——基于北京政变后摄政内阁逼宫改约的分析杨天宏

2015 Vol.37:0-0 [摘要](11052)[PDF 3850.0 KB](2297)

清末革命团体与秘密会党:以同盟会武装起义为主李平秀

2015 Vol.37:0-0 [摘要](9779)[PDF 3590.0 KB](2062)

近代中国“道”的转化罗志田

2014 Vol.36:0-0 [摘要](6548)[PDF 2027.0 KB](1433)

凯恩斯经济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宋丽智 邹进文

2015 Vol.37:0-0 [摘要](5952)[PDF 1806.0 KB](1247)

科举改制与诏开进士馆的缘起韩策

2015 Vol.37:0-0 [摘要](6066)[PDF 2585.0 KB](1145)

蒋介石与政学系金以林

2014 Vol.36:0-0 [摘要](5498)[PDF 1998.0 KB](1108)

“代表全国”:20世纪上半叶的国语标准论争王东杰

2014 Vol.36:0-0 [摘要](3988)[PDF 2086.0 KB](1061)

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驻华使领馆撤使与情报人员的布留戴东阳

2015 Vol.37:0-0 [摘要](8173)[PDF 2700.0 KB](1058)

抗战时期“新知识分子”与中共军队干部谢敏

2014 Vol.36:0-0 [摘要](5280)[PDF 1947.0 KB](1042)

1858—1911年珠三角地区鸦片走私与缉私马光

2014 Vol.36:0-0 [摘要](4757)[PDF 2084.0 KB](853)

青柳笃恒:一个被湮没的袁世凯的高等间谍尚小明

2014 Vol.36:0-0 [摘要](5144)[PDF 2002.0 KB](847)

试论吴国桢案与孙立人案前后蒋介石之心路冯琳

2014 Vol.36:0-0 [摘要](4433)[PDF 2023.0 KB](830)

现代性与“她”字的认同——读黄兴涛《“她”字的文化史》杨剑利

2015 Vol.37:0-0 [摘要](5317)[PDF 1480.0 KB](827)

吴稚晖在李济深被囚汤山案中的角色沈成飞

2015 Vol.37:0-0 [摘要](5046)[PDF 1040.0 KB](823)

当西方史学遭遇中国经学——理雅各《中国经典·春秋》与清代《春秋》经学罗军凤

2015 Vol.37:0-0 [摘要](5234)[PDF 1736.0 KB](772)

笔谈|刘大年史学思想散论张海鹏

2015 Vol.37:0-0 [摘要](4348)[PDF 686.0 KB](743)

《盛世危言》研究的进展与问题——“郑观应《盛世危言》出版一百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侧记张中鹏

2015 Vol.37:0-0 [摘要](4975)[PDF 498.0 KB](716)

辛亥国事共济会与国民会议桑兵

2015 Vol.37:0-0 [摘要](6232)[PDF 26232.0 KB](655)

笔谈|刘大年《论康熙》的学术贡献及对清史研究的启示成积春

2015 Vol.37:0-0 [摘要](4550)[PDF 731.0 KB](470)

笔谈|刘大年《评近代经学》的学术价值李 建 傅永聚

2015 Vol.37:0-0 [摘要](4216)[PDF 854.0 KB](436)

1926年《京报副刊》“新中国柱石十人”民意测验探析项旋

2014 Vol.36:0-0 [摘要](4399)[PDF 1946.0 KB](409)

笔谈|守望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的阵地上——由刘大年的《论历史研究的对象》说开去张广智

2015 Vol.37:0-0 [摘要](4424)[PDF 588.0 KB](398)

《张荫桓日记》订正一则张松智

2014 Vol.36:0-0 [摘要](4496)[PDF 1915.0 KB](386)

笔谈|求真求实学者本色——追忆大年同志与抗战史研究王建朗

2015 Vol.37:0-0 [摘要](4219)[PDF 695.0 KB](360)

笔谈|刘大年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黄仁国

2015 Vol.37:0-0 [摘要](4468)[PDF 731.0 KB](339)

笔谈|刘大年与学术组织工作赵庆云

2015 Vol.37:0-0 [摘要](4591)[PDF 1104.0 KB](327)

下载排行

“清室优待条件”的法律性质与违约责任——基于北京政变后摄政内阁逼宫改约的分析杨天宏

2015 Vol.37:0-0 [摘要](11052)[PDF 3850.0 KB](2297)

清末革命团体与秘密会党:以同盟会武装起义为主李平秀

2015 Vol.37:0-0 [摘要](9779)[PDF 3590.0 KB](2062)

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驻华使领馆撤使与情报人员的布留戴东阳

2015 Vol.37:0-0 [摘要](8173)[PDF 2700.0 KB](1058)

近代中国“道”的转化罗志田

2014 Vol.36:0-0 [摘要](6548)[PDF 2027.0 KB](1433)

辛亥国事共济会与国民会议桑兵

2015 Vol.37:0-0 [摘要](6232)[PDF 26232.0 KB](655)

科举改制与诏开进士馆的缘起韩策

2015 Vol.37:0-0 [摘要](6066)[PDF 2585.0 KB](1145)

凯恩斯经济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宋丽智 邹进文

2015 Vol.37:0-0 [摘要](5952)[PDF 1806.0 KB](1247)

蒋介石与政学系金以林

2014 Vol.36:0-0 [摘要](5498)[PDF 1998.0 KB](1108)

现代性与“她”字的认同——读黄兴涛《“她”字的文化史》杨剑利

2015 Vol.37:0-0 [摘要](5317)[PDF 1480.0 KB](827)

抗战时期“新知识分子”与中共军队干部谢敏

2014 Vol.36:0-0 [摘要](5280)[PDF 1947.0 KB](1042)

当西方史学遭遇中国经学——理雅各《中国经典·春秋》与清代《春秋》经学罗军凤

2015 Vol.37:0-0 [摘要](5234)[PDF 1736.0 KB](772)

青柳笃恒:一个被湮没的袁世凯的高等间谍尚小明

2014 Vol.36:0-0 [摘要](5144)[PDF 2002.0 KB](847)

吴稚晖在李济深被囚汤山案中的角色沈成飞

2015 Vol.37:0-0 [摘要](5046)[PDF 1040.0 KB](823)

《盛世危言》研究的进展与问题——“郑观应《盛世危言》出版一百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侧记张中鹏

2015 Vol.37:0-0 [摘要](4975)[PDF 498.0 KB](716)

1858—1911年珠三角地区鸦片走私与缉私马光

2014 Vol.36:0-0 [摘要](4757)[PDF 2084.0 KB](853)

笔谈|刘大年与学术组织工作赵庆云

2015 Vol.37:0-0 [摘要](4591)[PDF 1104.0 KB](327)

笔谈|刘大年《论康熙》的学术贡献及对清史研究的启示成积春

2015 Vol.37:0-0 [摘要](4550)[PDF 731.0 KB](470)

《张荫桓日记》订正一则张松智

2014 Vol.36:0-0 [摘要](4496)[PDF 1915.0 KB](386)

笔谈|刘大年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黄仁国

2015 Vol.37:0-0 [摘要](4468)[PDF 731.0 KB](339)

试论吴国桢案与孙立人案前后蒋介石之心路冯琳

2014 Vol.36:0-0 [摘要](4433)[PDF 2023.0 KB](830)

笔谈|守望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的阵地上——由刘大年的《论历史研究的对象》说开去张广智

2015 Vol.37:0-0 [摘要](4424)[PDF 588.0 KB](398)

1926年《京报副刊》“新中国柱石十人”民意测验探析项旋

2014 Vol.36:0-0 [摘要](4399)[PDF 1946.0 KB](409)

笔谈|刘大年史学思想散论张海鹏

2015 Vol.37:0-0 [摘要](4348)[PDF 686.0 KB](743)

笔谈|求真求实学者本色——追忆大年同志与抗战史研究王建朗

2015 Vol.37:0-0 [摘要](4219)[PDF 695.0 KB](360)

笔谈|刘大年《评近代经学》的学术价值李 建 傅永聚

2015 Vol.37:0-0 [摘要](4216)[PDF 854.0 KB](436)

“代表全国”:20世纪上半叶的国语标准论争王东杰

2014 Vol.36:0-0 [摘要](3988)[PDF 2086.0 KB](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