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清室优待条件”的法律性质与违约责任——基于北京政变后摄政内阁逼...
  • [摘要]北京政变后摄政内阁逼宫改约,在胡适及摄阁支持者之间引发一场清室优待条件的法律性质与违约责任之争,留下诸多法史悬疑。结合史实与法理分析可知,优待条件是民、清双方商订的双边法政协议,非如论争一方及后来学者所言,仅系民国施与逊清皇帝的片面恩惠,可单方修改。就协议执行而言,清室固常爽约,但条件本身含混不清,易生歧义,亦有以致之,而指责清室违约的民国方面也长期违约欠款。至于条件修改,不仅摄阁所提诸如清帝复辟应负刑责及清室未履约移宫一类理由难尽成立,修改手续也成问题。根本上言,在不敢承认所为系“革命”事实上也不具“革命”含义因而问题已被当事人纳入既有法律框架内认知的前提下,摄阁的成立本身已不被认为“合法”。行为主体既非“合法”产生,修改优待条件自然谈不上有法律依据。
  • 杨天宏
  • 全文[ PDF 3850.0 MB ] 2015.1(37):0-0  共有 11686 人次浏览
  • 清末革命团体与秘密会党:以同盟会武装起义为主
  • [摘要] 本文通过对同盟会六次武装起义的分析,重新考察清末革命团体与秘密会党之间的关系。本文视角有别于“孙中山中心史观”或“革命派中心史观”,认为传统所谓“同时起义”和“粤桂滇三省起义的领导机关”并不符合历史情况。其次,促进起义开展的组织大概可以分为四类:孙中山等同盟会人士构成的“设计组织”;天地会等秘密会党首领组成的“执行组织”;华侨、日本后援者构成的“援助组织”;有些清军将领及其所部组成的“辅助组织”。其中,设计组织应该对起义的失败负根本性责任。又次,这种武装起义的结构与同盟会的前身兴中会时期基本一致,均是以天地会等秘密会党首领为媒介形成同盟会与会党之合作关系,在合作中,秘密会党同样具有反抗清朝的主体意识和自觉意识。
  • 李平秀
  • 全文[ PDF 3590.0 MB ] 2015.1(37):0-0  共有 10233 人次浏览
  • 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驻华使领馆撤使与情报人员的布留
  • [摘要] 甲午战争爆发前一个月,日本在逼迫朝鲜否定与中国宗藩关系的同时,以中国阻碍其实行朝鲜内政改革为辞,开始秘密向奉行中立政策的美国托付撤使后代为保护其在华利益事宜。日本撤使准备虽早,但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却等到中国驻日使馆发出撤使照会之后才下达撤使命令,且只准备撤离长江以北的北方各大使领馆,试图以局外中立之名保留上海总领事馆及所辖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日本势力。后因清政府强烈要求,加上中国民众群情激愤,在顾虑重重的美国驻华使领馆的敦促之下,才不得不撤离所有在华使领人员及重要通商口岸的日本人,但仍用巧妙的办法在京津、烟台和上海等地布留情报人员,深入探查威海卫、天津、牛庄、山海关、鸭绿江等地军情政情,为日军作战提供便利。随着三大间谍案告破,美国方面不得不明确其代为保护的权限及性质,潜伏的日本情报人员陆续回国,回国后继续为战争推波助澜。日本撤使实质上是其备战的一个环节。在日本撤使过程中,中国方面大体本着国际法原则处置,有理有据。
  • 戴东阳
  • 全文[ PDF 2700.0 MB ] 2015.1(37):0-0  共有 8532 人次浏览
  • 科举改制与诏开进士馆的缘起
  • [摘要] 作为清末新政的重要举措,科举改革复杂而曲折。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诏开进士馆之举,延续庚子前后翰林院整改的思路,用速成之法,育科举已成之才,实现了庶吉士制度的重大变革,并与京师大学堂仕学馆的筹备工作紧密衔接。在政务处初期的讨论中,诸臣对开馆意见参差,反映出翰林院与大学堂、科举与学堂关系的重重纠葛,后终因瞿鸿、荣庆等中枢要人极力推动而得以实现。开进士馆是翰林院及新进士培养与任用层面的重要改革,是在最高层调适科举与学堂关系的关键步骤,既与辛丑科举考试新章相配套,共同构成科举改制的主要内容,又蕴涵着抑科举而扬学堂的深意,因而在科举改制中具有标示风向的意义。
  • 韩策
  • 全文[ PDF 2585.0 MB ] 2015.1(37):0-0  共有 6355 人次浏览
  • 当西方史学遭遇中国经学——理雅各《中国经典·春秋》与清代《春秋》...
  • [摘要] 理雅各翻译的《中国经典·春秋》以康熙六十年(1721)刊刻的《钦定春秋传说汇纂》为底本,并将其作为译注的重要参考,但理雅各的《春秋》译本与封建帝王的春秋学格格不入。理雅各视《春秋》为史书,他持“真实性”原则否定了《春秋》的褒贬之义及书法、义例,又因“真实性”原则消解了康熙《春秋》的编者在褒贬之处寄寓的经世之用。理雅各与康熙《春秋》编者的激烈冲突,反映出19世纪西方史学与东方经学两个学术体系的扞格难通,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窒碍。
  • 罗军凤
  • 全文[ PDF 1736.0 MB ] 2015.1(37):0-0  共有 5461 人次浏览
  • 凯恩斯经济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 [摘要]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国际经济学界极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经济思想在历史上具有重大的革命意义。以1936年《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的出版为标志,凯恩斯经济思想实现了从关注货币问题向关注整个宏观经济的转变。1936年之前,中国学者对凯恩斯货币理论的认识与解读基本没有形成系统,但基本接受了凯恩斯通货管理思想;1936年之后,凯恩斯经济思想对中国经济学界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中国近代货币理论体系的建立、财政理论与就业理论的发展等。中国学者还尝试比较凯恩斯与其他学派经济思想之异同,对凯恩斯理论能否中国化提出质疑。由于政治与经济环境的影响,近代中国对凯恩斯经济理论的研究与现实经济政策的应用之间存在割裂,这也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学的内在张力。
  • 宋丽智 邹进文
  • 全文[ PDF 1806.0 MB ] 2015.1(37):0-0  共有 6296 人次浏览
  • 现代性与“她”字的认同——读黄兴涛《“她”字的文化史》
  • [摘要] 《“她”字的文化史》是一部“新文化史”与传统史学方法相结合的著作,富有启发性。该著用现代性概念对“她”字的创生与社会化认同做了分析,认为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不是“西方性”,而是中国人自身的“现代性诉求”。然而,“现代性”并不能与“西方性”截然分离,它们之间的内外界分有待商榷;参与“她”字问题争论的“男女平等”的现代性别观念尽管有不足,但也不应用今天的标准去衡量和评判;现代性概念没有固定的模式,“她”字既然是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交融互动的产物,在对其做因果分析时,把现代性看作是对特定时代中西关系或传统与现代关系的一种界说,也许更可取。
  • 杨剑利
  • 全文[ PDF 1480.0 MB ] 2015.1(37):0-0  共有 5680 人次浏览
  • 吴稚晖在李济深被囚汤山案中的角色
  • [摘要] 吴稚晖是国民党元老,在中央尊荣言重;李济深为地方实力派,在北伐前后的政局中举足轻重。二人为姻亲,关系特殊。李曾引吴为其中央之奥援,吴多少亦以此自重。此一背景是吴稚晖能说服李济深于蒋桂矛盾激化之际犯险入京的重要原因。在汤山事件前,吴稚晖引李入京被拘,于友道有亏;汤山事件后,吴稚晖虽陪李同居,但有半陪半监且图名之象。当然,吴稚晖为李济深恢复自由亦曾极力调和。其间的暗流涌动、纷繁复杂,揭示了近代中国政局之波谲云诡,突显了中国传统政治现代转型的困境与多歧。
  • 沈成飞
  • 全文[ PDF 1040.0 MB ] 2015.1(37):0-0  共有 5309 人次浏览
  • 《盛世危言》研究的进展与问题——“郑观应《盛世危言》出版一百二十...
  • [摘要] 2014年8月14日,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近代史研究》杂志社在澳门合办“纪念澳门回归十五周年暨郑观应《盛世危言》出版一百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二十余名来自中国内地和澳门的近代史专家,围绕“《盛世危言》的版本、流传与影响”、“《盛世危言》与中国发展道路”、“郑观应与近代中国社会”等话题展开讨论。这次会议开拓了新的史料、议题、视角与方法,推动了相关研究的纵深发展,为近年来《盛世危言》乃至郑观应研究的一次系统梳理和提升。
  • 张中鹏
  • 全文[ PDF 498.0 MB ] 2015.1(37):0-0  共有 5181 人次浏览
  • 笔谈|刘大年史学思想散论
  • [摘要]编者按:刘大年先生是继马克思主义史学“五老”之后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大师,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理解其史学思想的核心对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刘大年不仅在史学研究与史学思想上卓有建树,在学术组织和学术活动中也贡献良多,先后参与建立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近代史研究所,重建中国史学会,建立中国孙中山研究会、中国抗日战争学会及创刊《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和《抗日战争研究》等重要工作。为纪念刘大年先生诞辰100周年,本刊以2014年6月在曲阜师范大学召开的刘大年史学思想研究学术讨论会为基础,约请相关领域的学者,围绕刘大年先生学术著作、学术思想及学术活动等各个方面展开评述,我们期待用这种方式纪念刘大年先生诞辰100周年,加深学界对刘大年先生史学观念和贡献的认识,推进史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 张海鹏
  • 全文[ PDF 686.0 MB ] 2015.1(37):0-0  共有 4499 人次浏览
  • 笔谈|刘大年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 [摘要]编者按:刘大年先生是继马克思主义史学“五老”之后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大师,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理解其史学思想的核心对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刘大年不仅在史学研究与史学思想上卓有建树,在学术组织和学术活动中也贡献良多,先后参与建立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近代史研究所,重建中国史学会,建立中国孙中山研究会、中国抗日战争学会及创刊《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和《抗日战争研究》等重要工作。为纪念刘大年先生诞辰100周年,本刊以2014年6月在曲阜师范大学召开的刘大年史学思想研究学术讨论会为基础,约请相关领域的学者,围绕刘大年先生学术著作、学术思想及学术活动等各个方面展开评述,我们期待用这种方式纪念刘大年先生诞辰100周年,加深学界对刘大年先生史学观念和贡献的认识,推进史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 黄仁国
  • 全文[ PDF 731.0 MB ] 2015.1(37):0-0  共有 4818 人次浏览
  • 笔谈|守望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的阵地上——由刘大年的《论历史...
  • [摘要]编者按:刘大年先生是继马克思主义史学“五老”之后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大师,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理解其史学思想的核心对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刘大年不仅在史学研究与史学思想上卓有建树,在学术组织和学术活动中也贡献良多,先后参与建立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近代史研究所,重建中国史学会,建立中国孙中山研究会、中国抗日战争学会及创刊《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和《抗日战争研究》等重要工作。为纪念刘大年先生诞辰100周年,本刊以2014年6月在曲阜师范大学召开的刘大年史学思想研究学术讨论会为基础,约请相关领域的学者,围绕刘大年先生学术著作、学术思想及学术活动等各个方面展开评述,我们期待用这种方式纪念刘大年先生诞辰100周年,加深学界对刘大年先生史学观念和贡献的认识,推进史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 张广智
  • 全文[ PDF 588.0 MB ] 2015.1(37):0-0  共有 4600 人次浏览
  • 笔谈|求真求实学者本色——追忆大年同志与抗战史研究
  • [摘要]编者按:刘大年先生是继马克思主义史学“五老”之后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大师,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理解其史学思想的核心对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刘大年不仅在史学研究与史学思想上卓有建树,在学术组织和学术活动中也贡献良多,先后参与建立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近代史研究所,重建中国史学会,建立中国孙中山研究会、中国抗日战争学会及创刊《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和《抗日战争研究》等重要工作。为纪念刘大年先生诞辰100周年,本刊以2014年6月在曲阜师范大学召开的刘大年史学思想研究学术讨论会为基础,约请相关领域的学者,围绕刘大年先生学术著作、学术思想及学术活动等各个方面展开评述,我们期待用这种方式纪念刘大年先生诞辰100周年,加深学界对刘大年先生史学观念和贡献的认识,推进史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 王建朗
  • 全文[ PDF 695.0 MB ] 2015.1(37):0-0  共有 4656 人次浏览
  • 笔谈|刘大年《评近代经学》的学术价值
  • [摘要]编者按:刘大年先生是继马克思主义史学“五老”之后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大师,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理解其史学思想的核心对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刘大年不仅在史学研究与史学思想上卓有建树,在学术组织和学术活动中也贡献良多,先后参与建立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近代史研究所,重建中国史学会,建立中国孙中山研究会、中国抗日战争学会及创刊《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和《抗日战争研究》等重要工作。为纪念刘大年先生诞辰100周年,本刊以2014年6月在曲阜师范大学召开的刘大年史学思想研究学术讨论会为基础,约请相关领域的学者,围绕刘大年先生学术著作、学术思想及学术活动等各个方面展开评述,我们期待用这种方式纪念刘大年先生诞辰100周年,加深学界对刘大年先生史学观念和贡献的认识,推进史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 李 建 傅永聚
  • 全文[ PDF 854.0 MB ] 2015.1(37):0-0  共有 4528 人次浏览
  • 笔谈|刘大年《论康熙》的学术贡献及对清史研究的启示
  • [摘要]编者按:刘大年先生是继马克思主义史学“五老”之后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大师,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理解其史学思想的核心对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刘大年不仅在史学研究与史学思想上卓有建树,在学术组织和学术活动中也贡献良多,先后参与建立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近代史研究所,重建中国史学会,建立中国孙中山研究会、中国抗日战争学会及创刊《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和《抗日战争研究》等重要工作。为纪念刘大年先生诞辰100周年,本刊以2014年6月在曲阜师范大学召开的刘大年史学思想研究学术讨论会为基础,约请相关领域的学者,围绕刘大年先生学术著作、学术思想及学术活动等各个方面展开评述,我们期待用这种方式纪念刘大年先生诞辰100周年,加深学界对刘大年先生史学观念和贡献的认识,推进史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 成积春
  • 全文[ PDF 731.0 MB ] 2015.1(37):0-0  共有 4935 人次浏览
  • 笔谈|刘大年与学术组织工作
  • [摘要]编者按:刘大年先生是继马克思主义史学“五老”之后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大师,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理解其史学思想的核心对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刘大年不仅在史学研究与史学思想上卓有建树,在学术组织和学术活动中也贡献良多,先后参与建立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近代史研究所,重建中国史学会,建立中国孙中山研究会、中国抗日战争学会及创刊《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和《抗日战争研究》等重要工作。为纪念刘大年先生诞辰100周年,本刊以2014年6月在曲阜师范大学召开的刘大年史学思想研究学术讨论会为基础,约请相关领域的学者,围绕刘大年先生学术著作、学术思想及学术活动等各个方面展开评述,我们期待用这种方式纪念刘大年先生诞辰100周年,加深学界对刘大年先生史学观念和贡献的认识,推进史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 赵庆云
  • 全文[ PDF 1104.0 MB ] 2015.1(37):0-0  共有 5179 人次浏览
 1